關於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公眾大概無感(莫言是誰啊?),有識之文字工作者大概多不苟同(啊?怎麼會是他?)。我的一位好朋友甚至在諾貝爾評審委員會的網頁留言抗議。
中國的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連清川寫了篇“我為什麼不為莫言獲獎感到自豪?”,文中說:
“這只是一些並不體認中國特有的苦痛與拯救道路的人們的一次他者的名利游戲”。
我對“他者的名利遊戲”產生了無比的共鳴,並做出了照樣造句,放在心裡。
同時,思考起來“士人風骨”這檔子事。風骨的底線在哪裡?士人的罩門在哪裡?世事與個人之間的界限與距離在哪裡?
居隱卻仍保持熱情的拿捏如何掌握?
我早已決定不要涉入別人的事務,但是如果別人的事務牽涉到了我的頭上,而我的良知或情緒無法漠視的話,怎麼辦呢?
豁達和冷漠的區別在哪裡?真言和成見的區別在哪裡?
智慧與任性之間,或有相容之道?
想起了我最最喜愛的祈禱詞:
“上帝啊,請賜給我勇氣,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一切;
請賜給我風度,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一切;
並請賜給我智慧,知道什麼可以改變,什麼無法改變。”
村上春樹說: 「領土熱好比劣酒醉」
他說:「這就像劣質酒類所造成的宿醉。劣酒只需幾杯就能讓人醉倒、腦子充血。人們的聲音變得高亢、行動變得粗暴。理論變得單純、思維成了繞不出去的圈。但熱鬧騷動之後,一旦清晨從宿醉中醒來,剩下的只是惱人的頭痛。」
說得多好!
不滿足的自我 ego 延伸到國家 ego,一樣的扭曲,更大的危險!
這半年來,因為入世之故,常常遇見生命路數與我大為不同的人。好幾次,對方或是說:「你們在做的是偉大的事。」,或是「真是佩服你們。」,或是「台灣有你們真好!」,或是「這些孩子真幸運。」...之類之類,叫我不知如何回答的話語。
我總是很老實且直白的說:「呃,我不是這樣思考的耶。」
對方必然一臉的愕然茫然。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也不想解釋。只想逃離現場。
.
.
.
偉大、佩服、有意義、幸運...這些字眼都深有可議之處,都是一刀兩面,都不是現象學,都充滿了個人價值判斷,使我想極力避免的。
我喜歡直接談事情。其他的,都不愛談。
.
.
.
我其實是為了台東的陽光搬來這裡落腳終老。既然都搬來住了,能在這裡有個喜歡作的工作也不錯,可以藉此交些有趣的朋友,生活得熱鬧些。
而且,我喜歡有機會接近孩子。
既然接了這個工作,就好好作。我一向是個負責的人。
一旦面對孩子,就會很自然的關懷他們。這是我的本性。
如此而已。
我,不為理想而活。不願意。完.全.不.願.意。
以前,我還會為了自己缺乏事業野心而感到罪過與壓力,覺得自己沒出息。每次有人這樣勸說我、責備我、期許我,我的內心都會難過很久很久。毓老師生前就老愛這樣痛罵我。一百多歲了,仍然聲如洪鐘的老人家瞪著眼睛開罵:還叫丁凡咧,你看看,你的文字哪裡平凡了?都五十好幾了,還沒個打算,你還在糊塗!
後來,為了愛護自己的心靈,我乾脆耍脾氣,任性的跺腳說:我就是這樣嘛!沒辦法!
再後來,漸漸的,我開始看清楚了野心、理想、偉大、事業、地位、權勢...的真面目,看到了「理想」在心理上的機轉和渴乏,以及生命的本質。知道這不是我要的,也不適合我叛逆、不喜拘束、粗線條、老是闖禍、白目的個性。於是,更加堅定的捍衛自己無為無志的無治人生。
人生海海,歡喜就好。要是真的能這樣子活,裡頭會有許多的善美之處呢!
Live and let live. 善莫大焉!
最近翻譯到以下這段話,足以解釋以上的心境:
「理想」只不過是如意算盤罷了,只會讓腦子腐爛。「理想」會摧毀真正看見、採取清澈且自發的行動能力。為「理想」而活的人不可能有出於直覺的行動。「理想」會阻礙了發自內心深處的自發行為,只剩下蒼白的知性來取代真正的生命活力。
.
.
.
無德不孤,是哉斯言!
對於未來,我深深敬愛的作家楊絳(101歲了)寫下了這段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說得多美,多好,多有傲骨!
這是一個多麼精彩的靈魂!
一位好朋友說、她的公司裡用的年輕人希望老闆擴編、雇更多的人來作更多的事。這些不到三十歳的年輕人強烈要求:千萬不要雇用三十歲以上的人。
蔣友柏不是說過、他的公司不雇用三十歳以下的人嗎?
我還記得那陣子、朋友們見面、提起這事、大家都非常樂、點頭如搗蒜的說:對對對、蔣友柏說得太好了!真的是這樣!
這大概就是代溝吧?
我以前從來感覺不到代溝的存在、這兩年開始感覺到了。:-p
*The main thing that's wrong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s that I'm not in it.
年輕一代的最大問題是:我不是其中的一份子。
*Old age is when you know all the answers but no one bothers to ask you the questions.
老年就是:你有所有的答案、但是沒有人想問你問題。
*It never worries me when I get a little lost. All I do is change where I'm going.
我從來不擔心迷路、只要改變我的目的地就好了。
*Age doesn't always bring wisdom. A lot of the time, age turns up all by itself.
年紀不一定伴隨著智慧。很多時候、年紀自己空手而來。
*Retirement=twice the husband on half the income.
退休等於兩個丈夫(丈夫整天在家)、一半的收入。
*Age is a high price to pay for maturity.
年紀是成熟的極高代價。
*You know you are getting old when it takes longer to rest than to get tired.
當休息的時間比令人疲倦的勞動時間更長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老了。(很快就累了、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恢復體力)
*Sign of old age? There are three: loss of memory and....I can't remember the other two.
老年跡象?有三個:記憶衰退和...我不記得另外兩個了。
*You have to be fifty-nine to believe a man is at his best at sixty.
你必需到了五十九歲、才會相信男人到了六十歳狀況最佳。
*The old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avoiding temptation. Whe you're old, temptation avoids you.
老人不需要擔心避免誘惑這回事、因為當你老了、誘惑會避免你。
*At my age, everything has either dried up or leaks.
在我這個年紀、所有的東西不是乾涸了、就是一直漏。
*I've reached the age when I need my hearing aid and false teeth before I can ask where I left my glasses.
我已經到了一個年紀、必需先戴上助聽器和假牙、才能問別人我的眼鏡忘在哪裡了。
*Parents should be kind to their children for one simple reason: they choose your care home.
父母應該好好對待孩子、原因是:他們將來會負責決定你住哪一個養老院。
*I know my secrets are safe with my friends, because at our age they can't remember them either.
我知道我的朋友不會把我的秘密說出來、因為在我們的年紀、他們跟本記不住了。
*The only sport left for me now is hunting for my glasses.
我現在唯一能作的運動就是獵(尋找)我的眼鏡。
*Old age is all about losing your marvels.
老年就是不再對事物感到驚奇。
*These days Happy Hour is a nap.
到了這個年紀、快樂時間就是睡午覺。(快樂時間原指酒吧的特價時段、飲酒比較便宜、通常是黃昏時段、大家下了班去喝一杯。)
*The good news about middle age is that the glass is still half full. The bad news is that before you know it, your teeth will be soaking in it.
人到中年的好消息是你的杯子還有半滿、壞消息是不知不覺間、你的假牙就泡在裡面了。
*By the time we've made it, we've had it.
當我們終於成功、我們已經完全受不了了。
*A sure sign of old age is waking up feeling like the morning after the night before and realising you haven't been anwhere.
老年的跡象就是早上醒來時、感覺像是前一個晩上瘋到很晩、但是其實你昨晚根本沒出門。
以下引自一位年輕朋友從英國買了帶回來送我、調侃老年人的小書。她說:我一看就覺得你會喜歡、而且不會在意。
1.Nostalgic? How? I can't remember a thing.
懷舊?怎麼懷舊?我啥也不記得了。
2.More people would live to a ripe old age if they weren't so busy providing for it.
更多的人原本可以活到更老的、如果他們年輕的時候沒有那麼拼明賺錢準備養老的話。
3.If I'd known I was going to live this long, I'd have taken better care of myself.
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活這麼久、以前就會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啦。
還有很多。以後慢慢po。
種籽文化日義賣種籽小書包、扣除成本後、所得3580元、將湊成四千整數、轉交提供柬埔寨山區兒童每週一次營養午餐的台灣單位(美化環境基金會、http://zh-tw.facebook.com/BTF1987)、統一購買食材、大約可以供應六百份人次的營養午餐。收據在我這裡、歡迎索取。感謝大家!
目前、我的手上還有六個小書包、每個還是一百元。(西門町賣的小書包要兩百五耶!)
常常有人問美化環境基金會的姜樂義老師:台灣也有許多需要幫助的貧童、為什麼要跑到柬埔寨去?
事實上、這個機構也在台灣偏遠山區工作。
何況、我自己小時候、讀過國外捐贈的兒童故事書、喝過聯合國贈送的牛奶、也看過冬令救濟發放美國民間捐贈物資的長龍。以前台灣窮、接受過國外捐贈。現在台灣穩居世界經濟重要地位了、在國際舞台上付出、是應該的。我們需要拉近國內人民貧富距離的同時,也需要拉近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貧富距離。這是讓國家穩定、國際局勢穩定的基本面。
德瑞莎修女曾說:我們這一生、沒辦法作大事、我們只能用大愛作小小的事。
說得好美、好誠實、不是嗎?
擁有幾十年臨床經驗的敘事治療大師麥克.懷特曾說:
所謂的幸福人生就是97%的努力付諸流水的人生,而有困擾的人生就是98%的努力付諸流水的人生。
他的結論是:成功的心理治療就是讓求助者願意堅持可能付諸流水的那1%的努力。
多麼美的看法和說法!
看來一則挖苦人的笑話: 人=吃飯+睡覺+上班+玩 豬=吃飯+睡覺 代入:人=豬+上班+玩 即:人-玩=豬+上班 結論:不懂玩的人=會上班的豬 ⋯⋯ (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教案。叛逆而喜歡譏笑別人的國中生應該很愛、並因此將"代入"的數學概念牢記在心吧!) 心理學說、玩笑多多少少都隱藏著攻擊性/蔑視/敵意。 也說、一個人會覺得某個笑話好笑、是因為激起了他的優越感。 如此說來、我看了這個笑話哈哈大笑、大約是因為激起了我既愛玩會玩又不用上班的優越感嗎? 且看: 根據以上計算:人-玩=豬+上班 因此:人-上班=豬+玩 結論:不上班的人=會玩的豬 ⋯⋯ ??? 哈哈哈、這下子我笑得更不得了!!!
據說、我非常尊敬的、"我們仨"的作者楊絳女士一百歲壽誕時、別人問她、活這麼久、覺得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她說:受苦。
好好活著、確實需要大量的勇氣和智慧。
這陣子一再接觸到許多已經開始失去勇氣的生命、用著各種方式痛苦訴說著心靈深處對死亡的恐懼。
對未來的恐懼造成了今日的癱瘓、於是、未死而先亡。
我好奇著、我的勇氣何時會開始衰敗?有可能一直勇敢到最後嗎?如是期許自己、勉勵自己。
Love's Executioner: And Other Tales of Psychotherapy by Irvin Yalom
亞隆是我最敬愛的作者之一。這一本是二十年前的譯本、譯者編者似乎對亞隆的存在心理治療教父地位並不熟悉、就連大師的名字都譯成了耶樂姆。
這本譯本讓我覺得翻譯"信達雅"三準則中、信實不足、文雅過頭了、充滿了中文獨有的成語和典故、完全中文化(而且還是略微文言的雅致中文)的結果就是讓我不時的感到文化錯置與錯愕。翻譯界的朋友跟我說、以前的翻譯就是這樣。"以前"、該不會包括二十年前吧?真的嗎?我還以爲這樣的翻譯風格只存在於徐志摩的年代呢!
總之、還是好看。十位個案故事、個個精彩、但是我覺得最好看的是亞隆的自省。
以下是一些我深有所感、點頭如搗蒜的片斷(括弧裡的文字是我加的):
*亞隆基於多年臨床經驗、認為心理治療與四大人生既定事實有關:
1.我們每一個人、以及我們所愛的人、必將死亡。
2.我們必需依照自己的意願過活。
3.我們終歸是孓然一身的孤獨(渴望有人相伴、便是在努力驅逐與逃避生命的孤獨感。有人相伴、生命或許溫暖舒適、但是如果能夠在孤獨中熬煮智慧、或許、便能夠習得精神上的獨立完整)。
4.人生並無意義可言(每個人都在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並藉以安身立命。如果知道人生其實沒有意義、並有勇氣接受這個冷酷事實、知道人生的意義是自己面對死亡焦慮而創造出來拯救自己的手段、知道自己的"真理"不是唯一的真理、誠心相信自己的真裡的同時、也能夠尊重別人為他自己創造的"真理"、我想、智慧與慈悲就盡在其中了。如何看空這一切、卻不至遁入虛無、就是廣闊的起點)。
亞隆並說:無論這些既定事實看起來多麼冷酷無情、智慧之根與解脫之道盡在其中了(誠哉斯言!!)。
*越是覺得虛度此生的人、死亡焦慮越是嚴重。
*治療的最緊要步驟是讓個案相信他必需為自己面臨的人生困境負起責任。個案如果認為自己面對的困境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也就是怨天尤人)、治療必定無效。
*存在的困境就是、生命在一個既無意義又無確定性的宇宙中尋求意義與確定性。
.
.
.
所以我總喜歡說:勇氣是唯一的路。
翻譯到下面這一段、忍不住笑起來。真的、人類文明完全是靠著不足、不滿、創傷、怪咖...演化的。"正常"和"主流"多麼無聊啊~!
皮埃爾.布列茲(Pierre Boulez)曾寫過:「壞爸爸和壞兒子的關係」讓文化和美學得以演化。我們怕的是好爸爸和聽話的孝順兒子。
最糟糕的是父親和兒子之間甚麼關係也沒有。我問賽安慈老師、如果個案是我認識的人、身為口譯員、我需要特別注意些什麼?
老師給我的建議:界限(boundary)和札根(grounding)。
這也是口譯員平常工作就需要有的人格特質:保持界限、往下扎根、於是能夠沈穩、鎮定、自如、無礙。
我覺得口譯工作就是在修我的毛躁和棱角。這是老天爺給我的珍貴禮物。我很感激。何況還很有趣!:-)
翻譯到這一段、受到莫名的震動:
...存在感(無論令人喜歡或不喜歡)。即使惹人惱怒、也要讓人產生興趣。即使你不希望被人看見、也要填滿自己的空間、讓自己無可取代。
作者在說舞台上演員的存在感。我想到的是宇宙間、自我的存有、生命的正當性。是我以前很缺乏、現在開始似乎能夠掌握的自我權利。
翻譯時、讀到以下這段話:
劇場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說:總要在壞事裡頭尋找好的一面、在聰明人裡頭尋找愚蠢的行為、在快樂中尋找哀傷。這正是擴展人類熱情的方法之一。
誠哉斯言。這也是窺視生命真相、獲得智慧、走向寬廣、終至慈悲的方法之一。
一位朋友說、某位(我已經忘記是誰了)心理學大師臨終前、有人問他一生治療個案的心得、他說:只要還能溝通、就是有心理困擾的正常人;無法溝通、就是精神病患。
一刀切開、倒是簡單乾脆。
這陣子、譯書進度壓力非常大。我規定自己每天沒譯完進度、就不可以出去玩---除了已經約好的、有關工作的、必要的出門之外。
能推的都推掉了。娛樂和運動都降到最小值。
這本書的進度表已經重寫過四次了、現在再也沒有任何推托的空間。這意味著、接下來的三個月、我都要過著修道院般的苦修日子。
沒問題的、只需要喚起意志力和紀律、把情緒放空、把自己當作機器、把時間當作不存在、把任務升級、當成事關人格與自我形象的重大自我挑戰。
這不是工作、而是焠鍊!
拼了!
最近看到的一段話:
世間的事情只有三種:自己的事(關於自己、自己可以掌控)、別人的事(關於別人、自己無法掌控)、老天爺的事(沒人能夠掌控)。
人的痛苦、煩惱和業障則來自於:忘了作自己的事、管別人的閒事、擔心老天爺的事。
我正在翻譯的這本"劇場人類學"、常常提到日本能劇的一個基本觀念:三分的能量往外放、七分的能量往內斂。三分的力量用於空間的移動、七分的力量藏於時間的流轉。
很久以前、一位研究所老師跟我說:準備十分、只講了七分、才是成功的演講。
一位大學老師則說:所有的學問到最後、都彼此相通。
我則是理解到:所有的學問到最後、都和人生相通。
以上四段話、加在一起的感想與信念就是:一個人的深遠久長、必需要有足夠的涵容藏於內、並凡事求諸己。
以此自勉!
V.E. Frankl曾說:"生命的意義建立在自我超越上、而不是建立在自我實現上。 Bull's eye! 完全說到了我的核心思想(之一)! 多少人一輩子汲汲營營的不斷追求自我實現、卻不思超越自我、於是到了晚年、空虛怨懟、不知為何世界欺騙了他、背叛了他。我必須切記、也切忌! 嗯、寫起來貼在牆上。
自我實現只是自我超越的副產品。"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