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位個頭小小的男生,有些靦腆的說要送我禮物,然後從背後拿出他用紙作的漢堡、薯條、飲料,外加一個機器人玩具。這份麥當勞兒童全餐顯然是他心目中最好吃的美食了。東西放在一張大些的紙上,寫著“主廚某某某觀想著丁凡老師”。
“主廚”和“觀想”都用歪歪扭扭的注音。
我看了覺得有趣,故意考問他:“觀想是什麼意思啊?”
他不好意思起來,扭著小身體,蚊子似的說:“就是我在想啊,就是要煮給你吃嘛!”
哎呦威呀,多甜的孩子!
(二)我感冒了,一直咳。
國中部的學生吵吵嚷嚷的衝進美術教室,喊著:“好熱喔,老師,可不可以開冷氣?”
我還沒來得及回答,一個平日就對我很好的大男生粗聲粗氣的罵:“幹嘛啦?!你沒看到老師感冒了喔?!你白癡喔?!體貼一點不會喔?!”
呃,他是很體貼,我也很窩心,不過,ㄟ,不能好好說話嗎?一定要用吼的嗎?
對於我的嘮叨,這位學生想當然爾的說:“不用吼的,誰聽啊?”
開學三週,我已經墮落了,買了我一向抗拒的擴音器。為什麼之前在種籽教書那麼多年,都不需要用擴音器呢?
這下子,答案很清楚了吧?
(三)經過一年級教室,一個幼嫩的聲音從裡頭喊:美術老師,我愛你!
我都已經走過頭了,才意識到,ㄟ,他喊的是我耶!
心頭甜滋滋的,不知道是為了這一聲“我愛你”,還是那一句“美術老師”。
以前,偷空隨手畫兩筆,畫什麼都覺得畫不好的時候,哪裡想像得到會有這一天!
老天爺的恩寵,無以言盡。
(四)我還在“抓感覺”---調整我的直覺。
我不是一個能夠乖乖走結構路線、一切照章行事的老師。通常,我會想好幾個教案,準備好材料工具,然後就跟著感覺走。開了頭之後,會走到哪裡去,實在無法預料。
每個班、每個學生都不同,都需要花些時間“感覺”師生之的脈動。關係建立起來之後,不一定什麼時候,遲遲早早會發生一些事情,一個轉折點,一個機會,一次觸動...學習的火花就會迸出來了。之後,就容易多了。
我們可以有夢想,可以有計畫,但最終,教育和人生一樣,是魔術,是藝術,是人性,不能受限於理性計畫。
真正好的東西,往往無法規格化,無法量化。
就像“愛”一樣,你要怎麼用框框去定義它呢?
人生如此,教育也如此。
任何框框都一樣。只要是框框裡的東西,都無法帶給我們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也無法帶領人類文明往前。
真實、慢、以學生為中心思考教學。缺一不可。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