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某些教育專家的研究,學習模式大致分為兩種:結構型學習和情境型學習。
結構型學習的學生往往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好學生”,規規矩矩、上課專注、聽話上進。
情境型學習的學生則容易分心、學習效果不佳,久而久之,往往放棄了學習,也放棄了自己,行為越來越糟糕,也就是所謂的壞學生。
其實,除了智商過低、無法累積學習成果的孩子之外,以上這兩種學習型態的學生都可以有很好的學習績效。
結構型學習的孩子喜歡有條理、有組織的教學方式,喜歡老師先說今天學的主題是甚麼,然後說明內容大綱,然後才進入內容。這些孩子喜歡光線充足、安靜、整齊的學習環境,喜歡坐在桌前學習,喜歡按部就班的學習過程,寫作業時能夠寫到一個階段才停下來,能夠延遲享樂。
情境型學習的孩子喜歡作中學,厭煩(或說是無法吸收)結構式教學,喜歡柔和(甚至昏暗)的燈光,喜歡熱鬧豐富(甚至雜亂)的環境,喜歡窩著躺著(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或動來動去,寫作業容易不耐煩而中斷(最多專注十五分鐘),喜歡同時多工,從一件事情跳到另一件事情,較易不耐。
我有兩個女兒,同樣聰明、同樣優秀,但是大女兒是結構型學習者,小女兒是情境型學習者。
大女兒從小顯得聰明伶俐,成績總是很好,她唸國中時,寫功課喜歡關上房間門,安安靜靜的一個人坐在桌前,要讀要寫的功課整齊的放在右手邊,讀完寫完就放到左手邊去。很多時候,我叫她吃飯,她會說:“等一下啦,我功課才寫到一半。”她非常任務取向,有了任務和清楚的途徑就賣命的作,而且使命必達。她似乎有用不完的活力,成人只需提供挑戰和資源,她就會自動的迎向前去,表現亮眼。
小女兒則不同,她在課堂中常常坐不住,看起來好像根本沒在聽講,課本裡畫了滿滿的小圖。在家裡寫功課的時候,她喜歡趴在地毯上,開著電視,嘴裡嚼著口香糖,左手玩著籃球,翹著兩隻腳搖來搖去,還經常中斷,先吃吃喝喝一番再說。但是,在課堂外,給她一個活生生的情境,她可以看似沒有在學習的、毫無章法、莫名其妙、無師自通的學起來。她似乎有用不完的活力,成人只需提供一個友善而豐富的環境,她自然會從中吸收。
因為學習形態的差異,同樣聰明的兩姊妹,學業成績表現完全兩極化。老大總是第一名,老么總是最後一名。
老大在北一女唸完高一之後,自行決定休學,理由是:在學校學的東西太少了,我自己學習還可以學得更多。
兩年後,她以在家自學的身分,申請到獎學金,到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唸書,畢業之後,也是靠獎學金去了耶魯大學唸研究所。
老么則是唸完國一之後,因為極端不適應而中輟。後來唸了一家頗爛的高職,勉強畢業後進了文藻唸日文,唸了一年又休學了。之後,她在家裡待了兩年,申請到了美國莎瓦納藝術大學的獎學金,下個月即將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兩個姊妹一樣聰明、一樣努力,以她們不同的學習模式,在制式教育結構中,一個表現超級優異,另一個表現超級失敗。但是,到了契合的環境中,兩個人都發光發熱。
一個人被放在對的地方,就會成為對的人。被放在不對的地方,就會處處不對勁。任何人都是這樣的。重點是契合,而不是優劣。我們無分優劣,都有最適合我們的地方。在那裡,我們都可以表現亮麗。
學生也是這樣。
對於學習不利的學生,我們必須打破我們習慣的框架,山不轉路轉的創造適合他的學習環境。如果用不適合他的教學模式要求他學習,學生只會越來越挫折而已。挫折的結果,就是各種的行為問題叢生。
學習有點像穿鞋子。
如果鞋子不合腳,我們不會把腳跟砍掉,而是去找一雙更合腳的鞋子取代原有的鞋子。如果硬是堅持穿原有的鞋子,一定會磨破腳、磨出雞眼或腳趾外翻。
穿鞋子甚且如此,學習更是如此。
祝丁凡:母親節快樂!!
Posted by: lu | 05/12/2012 at 10:43 下午
學習有點像穿鞋子。~這個譬喻真是太貼切了
謝謝你
Posted by: Amigo Lin | 05/14/2012 at 12:35 下午
那麼身為老師應該如何提供
不同孩子的需求呢?
Posted by: 施宛妮 | 05/16/2012 at 12:05 上午
哇,這個問題很大耶,好像可以針對這個題目寫好幾本書了。
我在台東,認識了好幾位非常棒的老師,感動到不行。她們的作法各個不同,但是都很熱血,很關心學生,相信學生,堅持不放棄,為學生找各種不同的機會體驗、學習、表現自己。
我想,每個人面對的環境不一樣、個性不一樣,方法也不一定要一樣,只要真心關懷學生,不要被框框限制住,運用創意,就會找到合適的方法。
Posted by: 凡 | 05/16/2012 at 01:31 下午
想到妳,來看看妳。
Posted by: woody(Lu's husband) | 05/18/2012 at 03:48 下午
Woody,你很驢耶,我當然知道你是誰!
我把你送我的書法裝裱好了,打算入厝後掛起來。
Posted by: 凡 | 05/20/2012 at 08:07 上午
請問可以借分享嗎?
Posted by: Michellesu1108 | 06/24/2012 at 08:13 下午
可以。
Posted by: 凡 | 06/25/2012 at 09:07 上午
可否借分享, 實在太棒了.
Posted by: 王淑玲 | 01/14/2013 at 11:25 下午
可以,請用。
Posted by: 凡 | 01/15/2013 at 11:31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