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跟一位朋友辯論控制與自由。
忽然想到、ㄟ、我們這不是在辯經嗎?
我鼓吹自由、她提醒適度控制。
我們的說法會不同、我想是因為我們的立基點不同、出發點不同。
這有點像曾經有一位朋友說我的座右銘---有興無心---有問題、她說:一個人無心、那不是一切都沒有意義了嗎?光是有興、那不是'只要我喜歡'的翻版、就是任性縱慾了嗎?
她也是對的、但是我的無心不是那種無心。
一個人會說某句話、都有他的潛台詞。
心裡在想甚麼、潛意識在想什麼、在字裡行間都有線索。
我一直覺得、如果一個人完全無掛礙的時候、就會無言、因為一切都會像呼吸一樣的自然了、還需要說什麼呢?不需要了。像我以前老在談教育、現在孩子大了、不需要我教她們、就不想談教育了。
我以前是很控制的、所以會想要去除控制、追求自由。也因為很'有心'---呃、其實是'太有心'了---於是想要'無心'。這都是試圖達到平衡和完整的努力過程。
我追求自由的立基點已經非常鞏固、比如說、即使追求自由、我還是會注意安全、還是會體恤別人不打擾別人、還是會照顧好自己....這些應該有的顧慮、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會跨越、因此完全不擔心、可以大張旗鼓的鼓吹自由。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卻鼓吹自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有點像以前的人不鼓勵年輕人讀老莊一樣、時候未到、基礎不夠、就容易走偏了。
這讓我想到、前兩天決定改變座右銘、覺得自己不再需要'有興無心'、因為已經達到我要的自在程度了、這句陪伴我、鼓勵我十多年的話已經可以功成身退了。只是一時之間想不到新的座右銘、於是遲遲沒換。
那好、就暫時留白吧。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