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在網路上找到這篇舊文、抓了重po。這是以前幫中時開卷版寫的。) 拼布玩家生活新主張 ⊙丁凡(文字工作者) 母親生前很喜歡作拼布被子,但是看到坊間的拼布班,她總愛說:「把好好的新布給裁碎了,再縫起來,多可惜呀?」在她心裡,拼布就應該有百衲被的精神──利用舊衣服和零星碎布拼湊出來的、實用的東西。她覺得,能夠用有限的材料配色,才看得到設計者的真本事,何況還可以惜物環保。 母親並不孤獨,世界上多少文化、多少世代裡的女人就是這樣廢物再利用,拼出美麗溫暖的被子呢。中國、蘇俄、歐洲、美國、東南亞…,只要是農業社會所及,都看得到拼布文化。長期發展下來,不同文化裡的拼布各有其縫紉技巧及花樣設計上的特色,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是哪個地區的作品。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美國賓州愛米許人(Amish)的拼布作品。 愛米許人為了逃避宗教迫害,從歐洲大舉移民美國,建立幾乎自成一國的農業社區,幾世紀以來堅持固有文化,拒絕現代文明。他們使用油燈、不用電力、堅持簡樸、崇尚自然。他們的服裝不用拉鍊和扣子,只用布繩子和布扣子。布料只有單色,不可以有任何花樣印染。他們也堅持牆上不可以掛畫,家中不可以有任何無用的裝飾品。哈里遜‧福特早年演的電影「證人」就是設定在愛米許社區裡,對他們的文化多有著墨。但在這種種的限制下,人類愛美的天性並未被埋沒,反而轉化為用單色布料拼出來、具有現代藝術風格的極簡派拼布文化,被許多人視為拼布藝術的最高境界。 傳統作法的拼布被子,代表的不只是美麗,還蘊含著更深沉的情感和傳承,因此成為許多膾炙人口的小說、劇本、電影、兒童繪本的主題。電影「親親小媽」裡,蘇珊沙蘭登飾演的下堂妻得了末期癌症,茱麗亞羅勃茲飾演的繼母和她合作,把兩個孩子和親生母親的照片轉印到布料上,縫成拼布被子,給孩子留作紀念。電影「戀愛編織夢」則是圍繞著一群女人一起作拼布被子,帶出每個人的生命故事,以及家庭對個人生命的意義。 坊間有些圖文並茂的繪本,也都以拼布被子為主角,用優美的圖畫述說著美麗又溫暖感人的故事。譬如《傳家寶被》(遠流)、《拼被人送的禮》和《拼被人去旅行》(皆為青林)。 《傳家寶被》講的是一個美國移民家庭的故事。一條傳了6代的拼布被子,上面的花布來自第一代渡海定居美國的親人衣物。從圖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時裝、生活和習俗的轉變,淡淡的文字透露出無限溫暖,深沉地帶出了家庭及文化傳遞的力量。具有烏克蘭、愛爾蘭血統的作者派翠西亞‧波拉蔻,作品經常圍繞著家族這個主題,是風格獨具的繪本作家。 《拼被人送的禮》講的是一個什麼都有,但是不快樂的國王,如何在拼被人的督促下,學會了付出的快樂。《拼被人去旅行》則算得上是《拼被人送的禮》的前傳,兩位作繪者傑夫‧布藍波與婕兒‧第‧瑪肯再度合作,讓一個富有而勇敢的女孩踏上冒險尋找快樂的路,最終成為傳說中充滿智慧與愛心的拼被人。 愛,圍繞著拼布被子,就像春天的風,在針線中出出進進的流轉不停。每個拼布被子都有一個故事,我到現在還擁有母親用粗糙的雙手一針一線縫的百衲被呢,這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了。
這三本繪本的畫風都非常活潑、流暢、精美,而且色彩豐富,就像拼布被子一樣的美麗。有趣的是,《拼被人送的禮》得到美國年度好書獎之後,作者把獎金全數捐給了關懷老人的慈善機構,成為該機構年度捐贈第一名,得到的首獎就是一群老人合作縫的拼布被子!
有個朋友旅行喜歡收集小手帕紀念,後來她將這些帕子縫製拼布成一幅掛畫,她家那面白牆成了個故事。看過拼布展有故事和機器出來的拼布味道很不一樣。
Posted by: jenny | 09/08/2009 at 09:57 上午